瞿清沉默不语,目光落在资料上,心中却翻涌着无法平息的复杂绪。
瞿清的手指停在最后一个名字上,神不觉一沉:
邓一鸣,21岁。
邱凌,14岁。
她的目光落在第一个名字上:
“那片家属宿舍,当年电路检查不过关之后,就被康和层取消了对外租。”
张菁,14岁。
“好在况并不复杂。201室能验证的份,全在这里了。”
邓一鸣、张菁、邱凌……每一个名字背后,都藏着一段失落与痛苦的命运。
有多狭隘。
她呢?自己算是唯一的例外吗?
一间厄运缠的房。
没有人能笑着从那里走来。
一个来大城市求职的年轻人。他住那间屋的时间很短,几乎不到两个月就搬走了。从履历看,他在h市待了不到半年,就回到y省老家,开起了一间小酒馆。
方舟的声音低沉而平稳,手指了资料上密密麻麻的记录,“但详细查来才发现,康和资产的负责人为了平账,私偷偷放了租信息,甚至不查份信息就直接给了钥匙。”
好歹会安抚他。
看看她自己,到底捡了个什么东西回家?
第二个名字刺帘时,她的神黯了黯:
哪怕只是在为媒的夫妻访谈准备,多看了几付云泽之前写的文章,都被前这个人,酸里酸气地记一整天。
一个在洗脚城打工的女孩。她住那间屋时,和瞿清离开时一样大――只有14岁。辍学、失去读书的权利,孤一人在大城市谋生,最终也没能改变命运。她回到了家乡,过上了结婚生的平凡生活。
她自嘲地勾了勾嘴角。
方舟低看着那片发红的肤,不满地咂嘴。女人的指尖穿过他宽阔的手掌,和他十指相扣,她的力气很小,像是在敷衍他。
方舟将那叠材料递到她手中,瞿清翻开后,却发现名单上不过只有三个名字。
也行吧,他默默叹了气。
瞿清听到这里,眉微微蹙起。她当然记得这件事――当年的资产理总监是苗家的人。两年前,她亲自在瞿谦和面前,将那人解雇。
这间屋,像一只无形的手,笼罩住了每一个住来的人。
有时她也会怀念荒漠里那个纯的方舟,只是每每看见他抱着自己冰凉的脚认真绘图,也只能低叹气。
这间充满厄运的房最后迎来的长租客。少年在这里住了三年,却在成年之前的一场车祸中,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。